要了解中國經濟的爆炸性增長及其對世界其它地區的影響,鋼鐵行業是個不錯的出發點。
這個故事的所有要素都已齊備——生產方面的巨額投資、對產能過剩的恐懼、環境的破壞、出口不斷飆升、貿易關系緊張的征兆,以及政府方面試圖減緩這一過程的努力只獲得了些許成功。
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發展自己的鋼鐵行業,但即便按中國自己的標準,過去這幾年的情況也令人驚愕。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(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)統計,在2003年至2006年之間,鋼材產量翻了近一番,從2.22億噸到4.19億噸。在今年頭8個月,產量又增長了18%。
如此迅速的擴張,不可避免地引發了該行業將出現巨大產能過剩的擔心,在新投資集中的低質鋼材種類上尤其如此。
然而,中國鋼鐵行業已設法為所有這些產能找到了一個“安全閥”——出口。近幾年,隨著中國的建筑熱潮不斷升溫,它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鋼鐵產品,因而,中國一直是一個鋼鐵凈進口大國。但現在,中國已成為了一個凈出口國。
今年上半年,中國鋼鐵出口量翻了將近一番——從2006年同期的2500萬噸,增至4500萬噸。鋁行業也出現了類似的局面,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較上年同期上升88%。
考慮到提供就業機會是中國政府的主要目標這一,在中國政府看來,如此迅速的擴張可能看起來是個好消息。但政府官員對該行業的產能增長非常擔心。
首先,貿易順差的不斷增長可能引發貿易糾紛,他們希望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。他們還擔心,大量低價鋼材出口到歐洲和美國,可能會加劇保護主義趨勢。歐洲有些人已開始呼吁限制中國鋼材進口,歐盟貿易專員彼得•曼德爾森(Peter Mandelson)近來也表示,中國迅速增長的貿易順差是“不可持續的”。
中國政府所擔心的另一個風險在于,當市場轉而對中國生產商不利時,鋼鐵業產能的大肆擴張將造成大量的不良貸款。
最重要的是,鋼鐵熱在環境與能源方面的影響令政府官員感到擔心。榮中戰略咨詢(China Strategic Advisory)的榮大聶(Dan Rosen)和特雷弗•豪澤(Trevor Houser)在最近一篇論文指出,中國增長的能源密度——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需的能源——在上世紀80和90年代有所下降。但從2000年起,能源密度開始大幅上升。原因在于中國經濟轉向鋼鐵和其它類型的重工業,而這些工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。
在國內外,中國政府還正面臨著日漸加大的壓力,要解決不斷惡化的污染問題并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——小型和老舊的鋼鐵廠污染問題往往相對比較嚴重。
因此,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試圖限制該行業的發展。近幾年,中國政府開展了關停小型鋼廠的活動,這些廠家多為私有企業。這項任務并不容易,因為地方政府要依靠這些企業提供就業和稅收。但一些跡象表明,這些努力正開始奏效。
中信證券(Citic Securities)分析師周希增表示:“在關閉小鋼鐵廠方面,政府開始取得一定的成功。在2005年的高峰后,投資速度有所放緩,私有企業的確已開始感受到壓力。”
政府官員還一直在推動大型鋼鐵企業進行更多的整合,以削減產能。目前已宣布了幾宗交易——7月份,中國第五大鋼鐵集團武漢鋼鐵(Wuhan Steel)同意收購昆明鋼鐵(Kunming Steel)。
但是,這些舉措對該行業的總體影響有限。光大證券(Everbright Securitie) 鋼鐵行業分析師趙湘鄂表示:“這些交易牽涉的產能占整個行業總產能的1%-2%,這意味著,它不會影響產能或價格。”
調控出口稅收一直是政府手中最大的政策工具。鋼鐵出口商要支付17%的出口稅,盡管在過去,它們通常通過退稅的方式獲得全額返還。
過去一年,政府已削減或取消了一些特定類別鋼材和鋁材的退稅。政府官員還談到了進一步的限制措施,包括取消對高質量鋼材的退稅,并要求出口企業申請出口許可證。
政府方面辯稱,盡管今年的出口大幅飆升,但如果沒有稅收方面的舉措,出口額還會更高。
國際鋼鐵市場正押注于減少退稅將對中國鋼鐵出口產生巨大影響——新規定是鋼鐵價格近來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但中國政府擬議中減緩鋼鐵業措施的總體影響如何,尚需拭目以待。 【聲明】: 以上文章或資料除注明為深圳北澤閥門有限公司自創或編輯整理外,均為各方收集或網友推薦所得。其中摘錄的內容以共享、研究為目的,不存在任何商業考慮。 目前網站上有些文章未注明作者或出處,甚至標注錯誤,此類情況出現并非不尊重作者及出處網站,而是因為有些資料來源的不規范。如果有了解作者或出處的原作者或網友,請告知,本網站將立即更正注明,并向作者道歉。 |